他們,是守護申城最中心3平方公里的“鐵軍”。他們,是全國第一支被國務院授予“模范消防中隊”的基層單位。他們,迎來了掛旗授稱的第15個年頭。昨天,記者走進上海消防車站中隊,感受這支15年來在操場與戰(zhàn)場上“對表”的尖刀隊的別樣風采。
1分55秒負重跑上20樓
肩背空氣呼吸機,手拎出水干線水袋,當指揮員按下秒表計時器的那一刻開始,特勤班的9名戰(zhàn)士猶如離弦之箭一般,嗖地沖了出去。人均負重40斤的他們將開啟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登高訓練。
1分50秒!副隊長許維爽的左腳最先踩在了第20層樓的臺階上,緊隨其后的戰(zhàn)士們也在1分52秒內接連到達。接下去的規(guī)定時間里,他們還將完成破拆門窗、釋放水袋等一系列后續(xù)工作。
這只是車站中隊日常訓練中的一個縮影。負重登高幾乎每周都會出現2-3次,一跑就是20次。其實,根據一般要求,消防戰(zhàn)士日常訓練只需攀爬10樓即可,但作為一支獨特的尖刀隊,車站中隊卻將登高標準提升到了20樓,只有在1分55秒內抵達者才算合格。
中隊甚至還組織到420米高的金茂大廈練指揮、練戰(zhàn)法、練繩索救人。光是15米高的爬繩練習有時每天要來回幾十次,用戰(zhàn)士們的話來說就是“一天爬一個金茂大廈”。
3平方公里內的救援難題
相比其他中隊,車站中隊管轄的救援區(qū)域只有區(qū)區(qū)3平方公里。戰(zhàn)士們開玩笑地說:“只要站在4層樓高的平臺上就能將轄區(qū)看得一清二楚。”
轄區(qū)里常住人口超過了12余萬、高層建筑168余棟、高架道路總長1.5公里、老式公房259幢,軌道站點、船舶碼頭、大型商業(yè)網點等消防難題一應俱全……城市飛速發(fā)展,駐守在上海市中心,保衛(wèi)這3平方公里的壓力也隨之增大。
假設地下樞紐發(fā)生火情,濃煙中如何將救援時間延長?戰(zhàn)士們將肩上的空氣呼吸機換成了氧氣呼吸機,這樣一來,呼吸時間就能從20分鐘提升至4個小時。但吸氧時間久了就會“醉氧”,勢必影響救援。為此,模擬實戰(zhàn)訓練成了常規(guī)動作,人們時常能看到身背氧氣呼吸機在周邊操場進行1500米訓練跑的“車站人”身影。
面對這些消防難題,“車站人”先后探索出了地鐵快速救援法、公交車火災快速出水法等9種戰(zhàn)術,全部被消防總隊推廣應用。
15年里日復一日
“以苦為榮,以苦為樂”,這是“車站精神”。15年來,車站官兵共接警7237余次,出動指戰(zhàn)員11萬余人次,營救和疏散人員1366人。15年來,正因為日復一日在操場與戰(zhàn)場上“對表”,這支被國務院、中央軍委授予“模范消防中隊”的基層單位通過實戰(zhàn)化訓練取得了一次次勝利。
3個月前,打浦路隧道突發(fā)多車相撞,車站官兵冒著37℃高溫,攜帶數十件破拆工具,在交通堵塞環(huán)境下徒步奔跑4公里,成功救出5名群眾。一名公交車上的孕婦因為隧道悶熱呼吸急促,官兵又攜帶救援擔架急行1公里,將其移交現場醫(yī)護人員。整個搶險過程僅用了15分鐘。
在一系列重大救援現場,也總能找到作為增援力量的“車站人”的身影。2011年,軌道10號線豫園站至老西門站發(fā)生了列車追尾碰撞事故,大量人員被困車廂內。悶熱的地下樞紐里,戰(zhàn)士們在500多米長的地鐵隧道中接力救人。看到車廂門與地面落差較大,人員疏散困難,一名戰(zhàn)士甚至毫不猶豫地趴在車門前的地面上,讓群眾從他背上踩著疏散。
15年來,車站中隊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。然而,那力量、那感召、那精神,代代相傳,熠熠生輝。
![]() |
關鍵詞:防火演練,消防法規(guī),家庭防火,消防培訓,災報警器
![]() ![]() |
關注準信智慧消防
準信智慧消防官方微博
聯(lián)系準信企業(y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