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消防員和搜救犬并肩戰斗的身影
貝爾是一條史賓格犬,在訓導員的帶教下能穿越1.5米多高的火圈或擋板
它們,無言但并不沉默;它們,調皮卻不畏艱險;在殘垣斷壁中,在廢墟瓦礫間,它們嗅著、挖著、刨著,不知疲倦,沖鋒在前……它們,就是被譽為“不會說話的天使、拯救生命的勇士”的消防搜救犬。日前,記者走進位于上海浦東孫橋的上海消防總隊特勤支隊搜救犬中隊,與這些無言的“特種兵”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。
16“勇士”枕戈待命
每逢發生地震災害后,人們總能看見搜救犬大顯神威的身影。這些經過特殊訓練的搜救犬,能精確區分人血和動物血,在震后廢墟中尋找生還者或遇害者遺體,也能參加火災現場調查。在事故災難現場,相比電子搜救設備,搜救犬具有定位速度快、搜救準確率高等優勢。
2011年1月,由17名官兵和16只搜救犬組成的上海消防搜救犬中隊應運而生。他們擔負著華東6省的相關災后搜救任務。至今,搜救犬中隊共執行重大救援任務10余次。在閔行樓房坍塌事故搜救工作中,功勛犬梅西因精確找尋到3名被埋傷者而名聲大噪。16個特別的“搜救勇士”中,年齡最大的已經6歲,最小的只有8個多月。它們和消防官兵一起24小時時刻待命。
“這是卡卡,拉布拉多犬,很萌,它的嗅覺是最靈敏的。”在搜救犬中隊訓練基地,訓導員向記者介紹他們的“戰友”--搜救犬。
在一些人的印象里,搜救犬都是體型碩大、相貌兇狠的家伙。然而,在這個基地,體型嬌小的大耳朵史賓格犬,讓人總忍不住想去摸兩下。這邊,搜救犬一出犬舍就開始撒歡,但聽到訓導員的命令后,便很快進入狀態,“靠”、“臥”、“定”、“握手”,樣樣都做得非常到位。
目前,搜救犬訓練有服從(聽從訓導員命令)、箱體搜索(搜尋藏在鐵箱里的人)、血跡搜索(根據血跡氣味搜索被困人員)、野外搜索、廢墟搜索和攀登障礙6個項目,而訓導員的工作就是不斷地對它們進行重復訓練。在小雨中,記者目睹了它們的訓練。
甘灑鮮血強化訓法
“靠”,隨著一聲口令,史賓格犬梅西立即緊緊地靠在訓導員竺春松的身邊,并不時抬頭看著自己的伙伴。一個個高難度的動作讓人嘆為觀止。在箱體搜救過程中,卡卡大顯身手,它只要一聞,就能很快從香腸、穿過的衣服等多種干擾物中準確找到藏有一名消防戰士的箱體。
“人學習騎自行車,只要學會了,一輩子都不會忘記。狗不一樣,它是沒有邏輯思維的。'坐'或者'立'這種簡單的動作需要重復大概6萬次,搜救犬才能熟記。對于救人,它們不理解,只能通過獎勵、誘導、刺激等方法,強化它們的意識,使之將搜救變成本能。”搜救犬中隊隊長秦寅告訴記者,能訓練出服從命令的搜救犬并不簡單。記者留意到,幾乎每個訓導員的雙手都布滿新舊不一的傷痕。
在擔任這支搜救犬中隊隊長之前,秦寅是市區一個消防中隊的主官。每次開展血跡搜索項目訓練前,訓導員們都會輪流去抽血,“一管血16毫升,0.05毫升一滴,只夠用兩三天。”秦寅說,因為在災害事故現場可能會有動物或家禽的血跡,為了保證搜救的準確性,他們這才堅持用自己新鮮血液訓練搜救犬的嗅覺。
“戰友之情”親密無間
“干這行,起得比雞早、睡得比狗晚。”搜救犬中隊副指導員嚴華卿笑稱,夏天訓練,為避開白天烈日高溫,訓導員們每天凌晨4時就要起床,晚上11時許將狗狗安頓好后自己才能睡下,生活很苦很單調,除了戰友和狗以外,幾乎接觸不到其他人和事。
在一起的時間久了,訓導員與搜救犬之間自然而然有了感情。回去休假的訓導員隔一天就會打來電話詢問“我的小孩怎么樣了”。“我們總是開玩笑說你快回來吧,梅西想你想得都茶飯不思了。休假結束回到中隊,訓導員放下行李來不及換衣服就直接沖進犬舍看望梅西去了。”竺春松說。“訓導員感覺就像身邊帶了個小孩。”嚴華卿說,訓導員每天要親自給搜救犬喂食、洗澡、剪指甲、梳毛、掏耳朵、按摩。這也是為了讓它知道“你不在它就沒飯吃沒得玩”。慢慢地,搜救犬就和人親密起來,愿意服從訓導員的命令了。
![]() |
關鍵詞:防火演練,消防法規,家庭防火,消防培訓,災報警器
![]() ![]() |
關注準信智慧消防
準信智慧消防官方微博
聯系準信企業